置頂精選文章

關注的重要經濟數據

關注的重要經濟數據

2023/03/12

鮮活果汁IPO前分光3年淨利潤,台灣“果汁”夫妻來深交所割韭菜了

其實1256 鮮活果汁-KY今年以來股價大漲,市值依比例來算,已經跟要在深圳上市的蘇州鮮活沒差很多了...


所以,最近鮮活果汁股價的大漲或許跟蘇州鮮活要上市有關吧 ?


另外,像鮮活果汁這種淡旺季明顯的產業,產能利用率要維持高檔很難,除非產品可以久放,或者想辦法將淡旺季業績差異縮小...

----------

鮮活果汁IPO前分光3年淨利潤,台灣“果汁”夫妻來深交所割韭菜了

                                    2023-03-07 12:42:08 來源:開甲財經                北京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7Q7UH105394XJO.html


過去幾年,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瑞幸等為代表的新茶飲爆火的同時,也帶動了一大批中游的供應鏈公司,其中就包括蘇州鮮活飲品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3月3日,蘇州鮮活飲品向深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在主板上市。去年底,蘇州鮮活已經提交了招股書,此次系註冊制新規實施後,蘇州鮮活應新規要求重新提交。

蘇州鮮活飲品本次發行前股本總數為3.6億股,本次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4,100萬股,且佔發行後公司股份總數不低於10%,計劃募資4.5億元。由此計算,蘇州鮮活飲品此次上市估值約45億元。

競爭慘烈毛利率3年降40%

蘇州鮮活飲品公司實際控制人均為中國台灣地區自然人,本次發行前,公司實際控制人黃國晃和林麗玲夫婦合計間接控制公司87.10%的股份,且分別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和董事。

招股書顯示,除了實際控制人黃國晃和林麗玲夫婦外,蘇州鮮活飲品還有兩個外部投資者Gojiberry和富拉凱,這兩家機構為劉芳榮及其近親屬控制的企業,劉芳榮先生為中國台灣籍自然人,與發行人其他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存在關聯關係。



招股書顯示,鮮活飲品是一家新茶飲原料供應商,主要從事飲品類、口感顆粒類、果醬類和直飲類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處於產業鏈中游,上游是水果、果汁原汁等原材料供應商,下游是連鎖餐飲、超市、果汁、奶茶、烘培店等。鮮活飲品的主要產品為非包裝的現調果汁風味飲品原料,例如果汁類、果粒類、果粉類等原料。




2020年-2022年,鮮活飲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12億元、10.64億元和9.30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80億元、1.89億元和1.0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三年,鮮活飲品營收增長緩慢,且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21年,鮮活飲品營收同比增長31%;但扣非後淨利潤增長僅2.57%;2022年,鮮活飲品營收同比下降12.62%;淨利潤同比暴跌45.81%。



雖然公司解釋稱,增收增長放緩、淨利潤下滑原因是疫情影響。但從財務報表看,鮮活飲品業績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競爭慘烈,不斷降價造成毛利率快速下滑所致。2020年-2022年,鮮活飲品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2.31%、33.64%及25.05%,毛利率3年下跌了40%,幾乎腰斬。

以公司口感顆粒類產品為例,口感顆粒類產品平均銷售單價由2020年的13.30元/KG下降至2021年的10.15元/KG,導致毛利率由2020年的57.77%下降至2021年的43.62%,毛利率減少14.15%;

2022年,口感顆粒類產品平均銷售單價由2021年的10.15元/KG下降至7.55元/KG;同期單位成本則由上年的5.73元/KG上漲至5.98元/KG,二者綜合導致口感顆粒類產品毛利率由2021年的43.62%下降至20.75%,毛利率減少22.87%。



除了產品激烈競爭,導致公司不得不降價維持佔有率外,鮮活飲品毛利率下降,還受到大客戶壓價影響。公司作為產業鏈中間環節,上游原材料提價不可控,下游新茶飲連鎖巨頭則掌握了較大的話語權。

招股書稱,公司已與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CoCo 都可、古茗、滬上阿姨、7 分甜、 樂樂茶、冰雪時光、吾飲良品、700CC、阿水大杯茶和巡茶等新茶飲企業以及瑞幸咖啡和盒馬鮮生等新零售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鮮活飲品的前五大客戶中,第一大客戶為上島智慧供應鏈有限公司,這是蜜雪冰城的全資子公司。2021開始,蜜雪冰城變成鮮活飲品第一大客戶,2022年為其貢獻2.6億元營收,佔比28.68%,超過後面四家大客戶的總和

第二大客戶是江蘇九珠品牌管理公司,這是一家台資餐飲公司,其旗下設有新茶飲品牌,如“R&B珍奶會所”、“好多蛋”。招股書稱,黃國晃的妻子、公司董事林麗玲,曾間接持股好多蛋20%股權,不過在2021年12月已轉讓。

第三大客戶為盒馬生鮮,第四大客戶為廣州捷名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第五大客戶是溫嶺古茗商貿有限公司。

招股書稱,公司第一大客戶上島智慧供應鏈有限公司(蜜雪冰城子公司)主要向公司採購飲品類產品,因其採購規模大,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公司向其銷售的飲品類產品銷售價格及毛利率較低,導致直銷模式的綜合毛利率下降較多。

與同行業公司如佳禾食品、德馨食品、田野股份相比,鮮活飲品過去三年毛利率屬於較高水平,但與同行的毛利率差距在快速縮小。2022年,鮮活飲品的毛利率水平已經低於上述三家可比公司2021年的平均毛利率,這也說明,新茶飲的供應鏈企業競爭異常殘酷,壁壘較低,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具備壟斷式優勢。





母公司在台灣市值僅2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鮮活飲品的母公司鮮活控股早在2021年即在中國台灣地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掛牌上櫃;2016年3月,鮮活控股於中國台灣地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為1256,其在台灣交易所的名稱是“鮮活果汁”。鮮活控股通過POWER KEEN 間接持有鮮活飲品87.10%的股份,為其間接控股股東。



目前,鮮活果汁在中國台灣地區交易所的總市值約112億台幣(約合25億元人民幣)。



鮮活果汁過去5年的財務數據(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顯示, 鮮活果汁2017年-2019年的營收增速一般,淨利潤則分別為1.9億元人民幣、2.6億元人民幣、3億元人民幣。2021年,鮮活果汁營收和淨利潤達到頂峰,分別為10.36億元人民幣、3.76億元人民幣,隨後開始逐年下滑。



過去五年毛利率及營業利潤率數據(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亦顯示,鮮活果汁正在由盛轉衰。2020年,鮮活果汁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分別為45.95%、28.45%,達到歷史最高點。此後便快速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鮮活果汁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分別為28.74%和13.43%,兩個數值已經低於2017年。



一家走下坡路的公司,母公司在台灣上市6年市值也只有25億元人民幣,緣何在深交所上市,起步市值就達到了45億元?台灣股民不買賬,難道深交所的“韭菜”更好收割嗎?

鮮活飲品真的值45億嗎?讓我們看一下可比公司的情況。招股書列出的鮮活飲品可比公司有3家:佳禾食品、德馨食品和田野股份,其中,佳禾食品在上交所上市,目前市值80億元,2021年營收24億,淨利潤1.94億元;田野股份最近剛在北交所上市,目前市值11.5億元。2022年,田野股份營收5.09億元,淨利潤5446萬元。田野股份成立於2007年,主營業務是熱帶果蔬的加工,主要產品包括原料果汁、速凍果蔬及鮮果等。它是奈雪的茶、茶百道、滬上阿姨等連鎖茶飲品牌的原料果汁主要供應商,以及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娃哈哈等食品飲料企業的供應商。

如果參照佳禾食品估值,鮮活飲品的市值預期確實會高於其母公司;但如果參照田野股份,則其估值就會被打回原形。看來,作為一家台灣人的公司,鮮活飲品還是很清楚內地估值高地在哪裡。

上市只為圈錢套現?

招股書多處信息顯示,鮮活飲品衝刺深交所主板,恐怕意在圈錢套現,對二級市場投資人並無絲毫善意。

招股書提及,鮮活飲品計劃募資4.5億元在天津和肇慶新建兩處生產基地,公司稱現有產能不能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訂單需求。事實真是如此嗎?招股書披露信息顯示,2020年-2022年,公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2.84%、79.24%、70.5%,遠未達到產能超負荷運轉的情況,產能反而有一定閑置。



在一個競爭本來已經異常激烈的市場,鮮活飲品新增大量產能後,除了進一步降價開拓客戶外,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鮮活飲品這個募資建設計劃,除了用來圈錢之外,似乎對其競爭力並無本質的提升。

IPO君注意到,鮮活飲品募資並無計劃投入科研方面。實際上,鮮活飲品似乎也並不太依賴研發投入,截至2022年末,鮮活飲品共有研發人員55人,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為5.45%。過去三年,鮮活飲品研發費用均在1200萬元左右,佔營收比重平均為1.3%。



在可比公司中,鮮活飲品的研發費用率居中,高於佳禾食品和田野股份,低於德馨食品。



招股書顯示,鮮活飲品IPO前多次大手筆分紅,2019年-2021年合計分紅高達5.04億元,而鮮活飲品2020年-2022年的淨利潤總和只有4.73億元,也就是說,鮮活飲品IPO前把過去三年的淨利潤全部分到了自己口袋裡,鮮活飲品大股東黃國晃和林麗玲夫婦並沒有準備給A股股民留下絲毫利潤。



招股書顯示,鮮活飲品的分紅主要流向了黃國晃和林麗玲夫婦控制的境外公司POWER KEEN及香港鮮活。招股書語焉不詳地稱,截至2022年8月,股利已經支付完畢,稅款已繳納。

國內公司涉及到IPO前分紅時,大多會詳細披露分紅時間、繳納稅款金額與費率。黃國晃和林麗玲夫婦掌控的境外公司是在哪裡繳納的稅款呢?具體稅率是多少呢?希望黃國晃和林麗玲夫婦能在接下來的問詢函中詳盡披露。

黃國晃夫婦在分配公司滾存利潤時對自己異常大方,在上市後分紅安排上卻表現的吝嗇無比。招股書稱,公司上市後,在滿足現金分紅條件的情況下,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應不少於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10%。

裝到自己口袋時是100%,分給二級市場股民時就變成了10%,這不是上市圈錢割韭菜是什麼?雖然目前已經實行註冊制了,但這種對投資人極其不友好的公司還是應該徹底堵死它們的套現通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