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精選文章

關注的重要經濟數據

關注的重要經濟數據

2021/03/24

克魯曼:通膨有兩種 這種暫時竄升免驚!

 克魯曼:通膨有兩種 這種暫時竄升免驚!


2021-03-24 17:19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近來原物料價格大漲,通膨復熾疑慮再起,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表示,這可能像2010至2011年通膨恐慌一樣,又是虛驚一場。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把美國經濟沖入衰退深淵,新上任的歐巴馬政府和聯準會(Fed)為拯救經濟,砸了數千億美元推出各式各樣紓困計畫,買進數以兆計的債券。事後回顧,經濟學家如今普遍共識是,這些計畫儘管有助益,規模卻不足以迅速振衰起敝 。


然而,篤信「大政府」總是敗事有餘的右派人士當時紛紛示警,警告這些經濟紓困計畫將導致通膨如脫韁野馬不可收拾。但到2010年中,保守派人士預言的恐怖通膨卻不見蹤影;數月後通膨終於上揚,消費者物價通膨率躍上將近4%,躉售通膨率更達到二位數,而石油、黃豆等商品平均年漲幅直逼40%。共和黨隨即抨擊時任Fed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指責他的做法將「貶損美元」。


但Fed不為所動,維持既定政策路線,理由是物價上漲只是暫時現象,並非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捲土重來的前兆。這個判斷正確,通膨火苗很快就消退,此後便一直維持低迷。


現在,類似情況又再度上演。拜登政府推出1.9兆美元「美國紓困計畫」無疑將提供大量的經濟刺激,從民間預測師到Fed,都預期經濟將蓄勢待發,成長率可能升到1980年代以來首見的高點。通膨率也幾乎確定會走高,年增率可能遠高於Fed訂的2%目標。


克魯曼預期,隨著通膨升溫,所謂「停滯性通膨」的警告聲又將此起彼落,事實上,這種議論已經出籠了。但他強調,在媒體以斗大標題報導通膨升溫時,應保持鎮定。


保持鎮定的關鍵,在於先了解通膨其實有兩種。


像原油、黃豆這類物價,平日就波動不已,天天或時時反映供需的變化。克魯曼指出,這類通膨來得急去得快,一旦需求升高或供應吃緊,行情就會迅速飆升;市況一變,就又隨之大跌。


另一類物價,包括勞動成本(亦即工資和薪資)在內,變動較不頻繁。大多數勞工的工資率僅一年調整一次。


克魯曼指出,所謂「停滯性通膨」大致與第二種、「黏性」較高的物價有關。


他解釋,想像某個經濟體,人人預期通膨在可見的未來都將居高不下。在這種經濟大環境下,某家公司為未來一年產品訂定價格時,勢必會考量到其他人的價格久而久之都將趨升的因素,包括競爭對手索取的價格、原物料成本、對手公司給員工的工資等。


企業於是傾向把價格訂得相對高一些,以反映這種預期,但這麼做卻會助長他們擔心的通膨。換句話說,一旦通膨持續攀升的預期嵌入經濟,通膨就會變得「自我延續」,屆時要想把它再壓下來可能極其困難。這正是「停滯性通膨」在失業率仍高時仍可能發生的原因。


但克魯曼強調,就此刻而論,只依據易波動的物價短期內勁揚,並不能就此斷定「停滯性通膨」是否已演變成大風險。Fed政策大致忽略「標題通膨率」,轉而聚焦於剔除食物與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膨率」,原因在此。


可以想見,未來數月,美國可能見到許多物價「短暫」上漲,不僅因為經濟正觸底反彈,也因為疫情造成的一些異常影響,比方說全球船運貨櫃短缺,其效應仍餘波盪漾。


問題在於,這些物價上漲會像2010-2011那般歷時短暫,還是會演變成更危險的情況? 聰明的觀察者會讓視野跳脫標題通膨數據,轉而檢視基礎通膨(underlying inflation)—不只是Fed的標準「核心」通膨指標,也包括諸如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的「黏性」物價指數。同樣重要的是軼事證據,亦即實地訪談:企業真的開始依據對未來通膨走高的預期,而著手訂定價格和工資嗎?


如果他們並沒有,一如克魯曼研判他們不會這麼做,那麼2010-2011年的教訓仍適用:無須驚慌。切勿因一些人拿幾個月的通膨數據大搖警鈴 ,就誤以為那是通膨失控災難近在眼前的鐵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